泛亚电竞平台app网址华严寺(华严寺在哪里)

2023-09-21 21:15:07

华严寺景点介绍

华严寺景点介绍

1. 简介

华严寺,又称「鹫峰山国际佛教禅寺」,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飞来峰下,占地面积近千亩。这是杭州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,也是中国佛教华严宗的重要道场。华严寺建筑风格独特、环境优美,是杭州市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之一。

2. 寺庙建筑

华严寺主要建筑包括山门、通如大殿、三圣殿、万福塔等,其中以万福塔最为著名。万福塔坐落在山上,高达41米,是华严寺的地标之一。登上万福塔顶端,可以俯瞰整个杭州市区和西湖美景,景色独好。

3. 佛教文化

华严寺向参观者提供丰富的佛教文化体验。寺内开设有佛教经文展室、佛教艺术品馆等,让参观者了解佛教经文及佛教艺术品等方面的知识。此外,寺内还经常举办佛学讲座和佛教文化活动,可以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内涵。

4. 环境优美

华严寺环境优美,寺庙周围山林如画,空气清新怡人,是一个旅游休闲的好去处。除了山林环绕外,寺内还有如画的莲花池、沁心的静修楼和枯山水等,更是让人心旷神怡。而在逛完寺庙后,可以在山下的茶园里品尝杭州龙井茶,以此为纪念,又是一大乐事。

5. 敬静交通

华严寺作为佛教寺庙,寺内有明显的「请勿喧哗」标志。为了保持法门清净,参观者在寺内需遵守诸多规定,例如禁止拍照、喧哗、穿拖鞋等,不然会被寺内的善信劝说或制止。在参观华严寺时,呼吁大家保持清静、尊重他人信仰、遵守规定。

6. 参观须知

华严寺(华严寺在哪里)

1. 寺内可以自由参观,但不建议穿着过于暴露的衣物入内。

2. 缆车前往万福塔(含返程)费用为50元/人。

3. 可以外带相机,但进入通如大殿、三圣殿等场所时需将其关闭。

4. 请勿攀爬或踩踏草坪和花坛,在寺内走路请勿奔跑。

5. 在佛殿内请合十顶礼、尊重信仰。

7. 寺庙开放时间和门票

华严寺每日早上6:00向公众开放,下午4:00闭馆。门票价格为40元/人。寺庙设有电梯和无障碍道路,方便残疾人士前来参观。

8. 总结

华严寺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、丰富的佛教文化、优美的自然环境,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。在参观寺庙时,我们应该尊重佛教文化,遵守规定,维护法门清净。此外,若有机会,可以参加佛学讲座、禅修等佛教文化活动,让自己对佛教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。

华严寺(华严寺在哪里)

华严寺(陕西省西安市华严寺)详细资料大全

华严寺(华严寺在哪里)

华严寺是“佛教八宗”之一“华严宗”的祖庭,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,全国佛教重点寺院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。

据《长安志》所载,华严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(627—649年),是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,这里既是春秋宴乐、夏日避暑的胜地,又是文人墨客驻足蛰隐之处,留下了大量的诗文咏诵。唐代诗人杜牧《望故园赋》中写道:“余三思归兮,走杜陵之西道。岩曲天深,地平木栳。陇云秦树,风高霜早。周台汉园,斜阳暮草。”

1956年,华严寺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2006年,华严寺中的华严寺塔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基本介绍 中文名 :华严寺 地理位置 :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 创建时间 :唐太宗贞观年间,远至汉代 类   型 :佛教寺院 文保级别 :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荣   誉 :佛教宗派华严宗祖庭 开放时间 :10:00—17:00 门票价格 :免费 建议游玩时长 :1—2小时 适宜游玩季节 :春夏秋适宜 所属国家 :中国 所属城市 :陕西省西安市 行前必读,景区动态,景区介绍,关键信息,地理环境,历史沿革,建筑格局,主要建筑,文物遗存,杜顺法师灵塔,澄观法师灵塔,文物保护,历代方丈,杜顺法师,宽昌法师,佛事活动,价值意义,华严祖庭,佛教中心,旅游信息, 地理环境 华严寺位于西安南郊长安区韦曲东南少陵原半坡上,距西安城约15千米。唐代华严寺居高临下,襟山带河,殿宇庭院精致幽邃。它俯瞰樊川,西望神禾原,南望终南山雾岩、玉案诸峰,正如唐朝诗人岑参题寺诗中所赞:“寺南几千峰,峰翠青可掬。” 历史沿革 据历史文献记载,华严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(627—649年),从出土建筑遗迹看,其建筑年代最早可推到汉代。 华严寺从初建至今,无高大殿堂建筑记载。始终以凿原为窟,安置佛像及僧众居住。 唐代长安是佛教兴法弘教的中心,各宗高僧硕学云集,经新疆、甘肃进入中国的译经三藏多半在此成就译业。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华严寺的社会影响所致,华严寺一度成为“世界佛教中心”。 唐会昌二年(842年),唐武宗颁布敕令,推行一系列“灭佛”政策,史称“会昌禁佛”。从会昌二年(842年)到会昌六年(846年),没收寺产,责令僧尼还俗,毁破寺院无数,帝都长安左街留慈恩寺和荐福寺,右街留西明寺和庄严寺。华严寺亦在打击之列,损毁严重。唐宣宗李忱即位后,大兴佛法,华严寺又得重兴。唐宣宗在《幸华严寺》中说道:“云散晴山几万重,烟收春色更冲融。帐殿出空登碧汉,遐川俯望色蓝笼。林光入户低韶景,岭气通宵展霁风。今日追游何所似,莫惭汉武赏汾中”。说明了宣宗在位时的华严寺状况。 宋张礼在《游城南记》说:“东上朱坡,憩华严寺,下瞰终南之胜,雾岩、玉案、圭峰、紫阁,粲在目前,不待足履而尽也……已而子虚、希古开樽三门,予赏苏子美诗,明微吟唐僧子兰诗‘疏钟摇雨脚,积雨浸云容’句,读相国陈公‘悔把吾庐寄杜城’言,则又知华严之胜也。过东阁,真如塔在焉,下阁,至澄襟院……”。宋名相寇准在《游华严寺》诗中说道:“寺对南山积翠浓,水村鸥鹭下遥空。层楼望尽樊川景,恨不凭栏烟雨中”。说明了华严寺在宋代的情况。 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6年)1月23日午夜,发生了八级“关中大地震”,塔崩桥毁,建筑倾颓,使唐宋时期的地面古建筑几乎损毁殆尽,幸存者若凤毛麟角。据《陕西通志》记载,华严寺内主体建筑在这次地震中俱遭灭顶之灾,只有唐代杜顺大师舍塔和清凉国师塔得以幸存。 清雍正十二年(1734年),雍正皇帝下诏加封四祖澄观大师为“妙正真乘禅师”,此圣旨碑现在澄观大师塔前。清乾隆年间,发生了少陵原崩塌事件,仅存华严初祖杜顺法师塔与四祖清凉国师澄观法师塔两座。 民国十九年(1930年),陕西大旱,民国政府遣朱子桥先生来陕赈灾,在瞻礼华严寺塔时,见到元代重修碑内有“修塔即降甘露”字句,便于塔前发愿“重修两塔祝愿普雨”。不日,即天降大雨,朱子桥遂与佛教界人士动工修塔,一时传为佳话。此次修缮,重修两塔,建殿三间,并在初祖杜顺、四祖澄观塔下小堂内分别石刻两祖遗影。 1956年,华严寺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1958年大炼钢铁开始后,碑石用去炼钢,殿堂、僧房被占用,古树全被砍伐。文革期间砸毁佛像,僧人被赶,殿堂被拆。 1976年,文革结束后,寺院仅存杜顺大师和澄观大师舍利塔及少数碑石。 2006年,华严寺塔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并进行了局部整修。 2009年,华严寺重建工作正式启动,重建工程预计10年左右完成。 建筑格局 据《长安志》所载,唐代华严寺内东阁法堂、会圣院、澄襟院、真如塔院等建筑从南至北依次而建,规模非常宏大。 华严双塔 现今华严寺位于少陵塬半坡一片长约400米、宽约60米的狭长开阔地上,南下方是近乎90度的百米陡坡,北临高达30多米直立的黄土屏障,深沟和屏障构成了华严寺的天然“围墙”。受限于地理,寺门北开,建筑自北向南排列。 2009年,华严寺重建工作正式启动,整个寺院根据功能划分为开放和封闭两个模式,分三个区域体现。在中轴线上建造供四众弟子进行佛事活动、朝圣礼佛的公众殿堂“开放区”。左边完善以僧人为主的修行、生活居住“封闭区”。右边建造以信众为主的学修、生活居住“封闭区”。 主要建筑 华严寺内曾有东阁法堂、会圣院及初祖杜顺法师灵塔、二祖智俨法师灵塔、三祖贤首法师灵塔、四祖澄观法师灵塔、五祖宗密法师灵塔和真如塔等建筑,后历经宋、金、元、明等朝代,虽多次修葺,但因遭遇多次塬体滑坡而渐趋荒落。特别是清乾隆年间的一次大崩塌,使寺内殿宇全毁。 今华严寺建成简易寺院和塔院,僧舍数间。 文物遗存 华严宗初祖杜顺法师灵塔和四祖澄观法师灵塔东西并峙,东为杜顺法师灵塔,西为澄观法师灵塔。 杜顺法师灵塔 现存的杜顺塔呈方形角锥体,共七层,高约二十一米,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。 杜顺法师灵塔 塔的基座层南辟券门,内筑龛堂,塔身每层叠涩出檐,檐下均砌两层菱角牙子,以及仿木结构的依柱、栏额。塔顶平砖攒尖、置宝瓶式塔刹。塔身壁面用砖砌成扁柱、栏额、斗拱、昂等,上层刻有横额“严主”二字,第三层镶嵌有“无垢净光宝塔”六字碣。据称杜顺法师塔的四边形塔身是象征华严宗的卓越思想“四法界”,而六层塔身象征华严宗的“六相缘起”学说;两者相加为十,则代表着《华严经》的重要理论“十玄门”,也象征著圆满,意指华严宗为一乘圆教、最究竟的佛教学说。 杜顺法师圆寂于唐贞观十四年(640年),这座塔已经在华严寺矗立了1370年,是极具价值的历史文物,是华严寺的镇寺宝塔。 澄观法师灵塔 澄观法师灵塔又称清凉国师塔。 澄观(737—838年),俗姓夏侯,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,是华严宗实际创始人法藏圆寂后数十年,中兴华严宗的著名思想家和学者,其禅教一致、诸宗融通的思想,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有很大的影响。 清凉国师澄观塔 清凉国师塔呈六角形,为七层六面砖塔,高约十七米。因法师曾被封为“僧统清凉国师”,故塔上嵌有“大唐清凉国师妙觉之塔”刻石,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了。因塔西临原畔,雨水冲刷,有倾覆之虞,长安区于一九八六年拆迁,由原址向东南移动十米就地复原。拆迁时在各层塔心发现有鎏金铜佛像、千佛碑和佛经等。在塔基下又发现作风迥异、雕刻精美和两层砖塔,约六米高。华严寺澄观塔造型独特,塔身呈六边形,代表华严宗的“六相缘起”说法。塔身不算基座为五层,代表华严宗的判教思想“五教”。 据记载,元代曾重建清凉国师塔,但从出土的铜佛和佛经来看,却是清初的遗物。由此可见,地上的五层砖塔应为十八世纪清乾隆年间,少陵原崩塌时,就所毁坏的元代重修妙觉塔基础上重建。拆迁中发现的地下这两层风格不同的塔,当是元代重修的残塔。在残塔下还发现了塔心内室藏的石函,石函内有盛舍利的白玉瓶。在清凉国师塔侧有十八世纪清雍正年间加封澄观为“妙正真乘禅师”时立的碑石。 文物保护 1956年8月,华严寺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文保碑 2006年6月,华严寺塔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 2006年6月,陕西省政府直接领导下历时一年进行的“陕西·中国汉传佛教祖庭寺院调研规划”活动再次肯定华严寺的祖庭地位和历史价值,推动华严祖庭的重建工作。 2009年10月15日,中国佛教华严宗祖庭华严寺正式启动修复重建工程。 历代方丈 杜顺法师 杜顺法师(557—640年),俗姓杜,京兆万年(今陕西长安县)人,华严宗初祖。 杜顺法师 十八岁出家,皈依因圣寺珍禅师学习禅观。杜顺禅师一生中,有不少为人治病、除害行善的事迹,受到当时僧俗的崇敬,这对他传法十分有利。隋末住终南山,宣扬《华严》,教化道俗。贞观六年(632年),唐太宗慕其盛名,亲自引入内宫隆礼崇敬,隆礼崇敬,赐号“帝心”。后妃、王族、贵臣奉之如生佛。相传杜顺八十四岁时在太宗的床上坐化,随后恭送长安南郊,建塔于华严寺内。

杜顺着有《华严法界观门》、《华严五教止观》,他为华严宗在观行方面的“无尽缘起说”和判教方面的“五阶次等说”奠定了理论基础,后人追其为华严初祖,但实际创宗人是法藏大师。法藏(643—712年)是西域康居国人,17岁从智俨大师学〈华严经〉。唐圣历二年(699年)受诏为武则天说《华严经》,使其“豁然领解”。他还为唐中宗、唐睿宗授菩萨戒,被封为国师。唐中宗还特地为他造了五所华严寺。法藏以《华严经》为依据,吸收了玄奘新译理论,完成了判教,充实了观法,建立了华严宗风。因此,中国佛教便以华严寺为华严宗之发源地。 宽昌法师 宽昌法师,法号大兴,俗姓陈。中国佛学院佛学硕士、北京大学访问学者。现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、陕西省民族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、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、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、西安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、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、华严宗祖庭长安区华严寺住持。 宽昌法师 宽昌法师1978年4月生于青海大通。1993年,在西安市长安区终南山隐居一年。1994年4月,在长安兴教寺依演德法师剃度出家。1996年6月,在西安卧龙寺依香港圣一长老受具足戒。1996年7月,在长安香积寺参加陕西省佛协“第二届执事培训班”。1996年9月—1999年6月,就读于福建莆田广化寺福建佛学院预科班。1999年9月—2003年6月,就读中国佛学院本科班。2003年9月—2006年6月,就读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,师从当代佛教著名学者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杜继文教授、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中心主任、佛教室主任魏道儒教授,获得佛学硕士学位。2005年9月—2006年6月,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当代佛教著名学者楼宇烈教授做访问学者。2001年7月,任浙江永康广慈寺监院。2005年9月,任陕西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、教务处主任、《陕西佛教》副主编。2005年10月,任陕西西安大兴善寺副监院。2005年11月,任陕西省西安市慈善协会理事。2006年8月,受聘担任陕西佛学书画艺术院常务副院长,全面主持佛学院日常事务。2006年9月,出任陕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。2006年10月,任西安市佛教协会副秘书长。2006年11月,任西安市长安区华严宗祖庭华严寺住持。 佛事活动 2008年08月15(七月十五)日, 陕西长安华严寺遵照丛林制度,于寺内举办荐亡报恩盂兰盆会,常住僧众和信众在佛前设盂兰盆供,供佛及僧;诵经礼拜,超荐宗亲;宽昌法师在新建的斋堂内向大家开示了盂兰盆会的来由及功德。 报恩荐亡盂兰盆会 2008年12月22日上午十点,华严寺举行冬至祭祖法会。僧众们以缅怀、敬仰之情一一顶礼祖塔。祭祖法会于11时许圆满结束。 2013年01月19日,适逢中国农历的腊月初八。相传,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也在十二月初八。在中国佛教华严宗祖庭西安华严寺内,佛乐悠扬、经声缭绕,百余名来自陕西、甘肃等地的各界人士汇聚一堂,举行庄严肃穆的新春祈福法会,祈愿祖国繁荣昌盛,人民幸福安康。 价值意义 华严祖庭 华严宗思想渊源于古印度佛陀时代,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《华严经》中。华严宗在唐初正式创宗立派,为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。盛唐时广为传播、倍受推崇,华严五祖中的四位师祖都受到皇家的敕封,被尊为“国师”。 华严宗初祖杜顺法师,依据《华严经》开创华严宗,大张华严教纲。据《大唐华严寺杜顺和尚行记碑》记载,他以精湛的医术免费为民治病,主讲《华严经》,受到唐太宗礼遇,尊为“帝心尊者”。 二祖智俨大师在云华寺讲说《华严经》,使华严宗宗风大振,时人称为“云华尊者”,又因居住终南山至相寺,被称“至相大师”。 三祖法藏大师在新译《华严经》告成后,武则天与他在长安长生殿问《华严经》六相十玄的义理,大师以大殿一隅的金狮子作譬喻,使武后豁然领解,受到朝廷和僧俗各界的敬仰,被赐号“贤首国师”,并且为中宗和睿宗授菩萨戒,是华严宗的实际创始人。贤首法藏吸收了玄奘新译中的一些理论完成判教,充实了观法,正式建成宗派,故后人又称此宗为贤首宗。 四祖澄观大师曾为唐德宗讲《华严经》,被授“镇国大师”号,御赐金印主持全国佛教事务,加封为“僧统清凉国师”,穆宗和敬宗又先后加封他为“大照国师”,文宗进一步加封为“大统国师”,先后连任“五朝帝师”,使华严宗达到鼎盛,对中唐以后的佛教影响很大。 五祖宗密大师被文宗邀请入内殿询问佛法大意,后赐袍敕号,宣宗追谥“定慧禅师”,因居圭峰山,世称“圭峰禅师”。

华严宗的五位宗师不断深入研究《华严经》教义真谛,写下了大量论、疏、释义,为创立华严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。他们的思想充分融合各宗各派及教内教外的“大一统”思想,符合中国文化广博、精深的品质,契合中国人包容、圆融的心态,道出了老百姓渴望和谐、圆满的心声,赢得了上至帝王、下至僧俗的一致推崇,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,绵延至今。这五位宗师圆寂后,均在华严寺建塔供奉,可见华严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特别是华严宗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。 佛教中心 从佛教经典总集《大正藏》,唐宣宗李忱《幸华严寺》,唐大诗人李白《杜陵绝句》,宋名相寇准《游华严寺》等资料来看,华严寺自建寺起,华严宗五祖、唐开元三大士、不空、智藏、玄逸等高僧敕住华严寺,杜顺大师依据《华严经》思想在这里开创了华严宗。由于华严寺当时道场庄严、高僧云集、环境优美,曾经一度成为世界佛教中心。 华严宗五祖生前在华严寺弘宗演教和管理全国佛教事务,圆寂后在这里建塔供养。历经岁月沧桑,华严寺过去盛况现已不复存在,但初祖杜顺大师、四祖澄观大师舍利塔成为《华严经》、华严宗、华严寺三位一体的精神导归,历代文物成为最有力的历史见证。 唐代华严宗思想经由华严寺传播到世界各地,华严寺成为弘扬《华严经》经典教义的重地,成就了佛教界“不读《华严》,不知佛家富贵”的无量功德;华严寺同时也成为弘扬华严宗思想的摇篮,在这里将佛教最圆满的思想中揉和中国传统文化,形成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;正因为如此,华严寺成为华严宗发祥地和世界佛教界公认的华严宗祖庭道场。华严寺在完备佛教思想、促进佛教中国化进程、连线海内外佛教信徒、国际友好往来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和历史贡献,为世界佛教徒朝圣礼拜的圣地。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: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 开放时间:10:00—17:00 门票:免费 交通:电视塔坐917路在长安师范学校下车根据路边指示牌可到

大同华严寺简介

大同华严寺是一座充满浓郁宗教气息的特色寺庙。千年的历史成就了今天华严寺的不平凡。寺内环境庄严肃穆,一切都给人一种严肃的氛围和感官。下面是具体的攻略指南和介绍。

辽金时期规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刹是——华严寺。由于千年前的战乱,华严寺的原貌早已荡然无存。我们现在看到的华严寺是1140年重建的,能保存得这么完整,实属不易。即使从图片上看华严寺,也能感觉到它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。

据了解,华严寺占地6.6万平方米,无论是规模还是建筑格局都不同于其他古代寺庙。在辽代,华严寺是皇家寺庙,地位堪比曼谷大皇宫。就是这样一座宫殿般的古刹,如今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。

严寺热点

65元的票相对便宜。刚来华严寺时,“大雄宝殿”二字很显眼。当我站在门口时,我可以看到这座古庙的宏伟。当我走进去的时候,我会看到在广阔的内部空间里到处都是精美的文物,佛像造型各异,栩栩如生。

在墙上,你可以看到130多米长的巨型壁画。据这里的工作人员介绍,这些壁画历史悠久,是清朝光绪年间的作品。

严寺分上下两部分,下殿殿中有许多体态丰富的佛像。此外,藏经阁的文物价值连城,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。当然,不用想了。

在我们的印象中,绝大多数的古刹都会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,而华严寺不仅环境幽静,而且具有古老的传统建筑风格。

站在中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华严塔前,高达43米,庄严宏伟的视觉效果总给人一种置身辽代的感觉。

华丽的华严塔下也有意想不到的惊喜。宝塔下100吨建造的千佛地宫,往往最容易被游客忽略。

它是如此完整和独特的华严寺,很少有游客来看它。但与国内其他著名古刹相比,华严寺有一种不受世俗干扰的意境。

普宁华严寺在哪儿

普宁华严寺为文化旅游景点。

华严寺,位于洪阳镇之北5.5公里,水吼村北侧洪山山颠200米高处,在乾隆至民国期间号称“洪寺幽探”为普宁古“八景”之一。

华严寺前围墙环绕,寺门额书“华严寺”三个大字,入门院宇之上大书“普宁慧花岩”五字,门额也书“华严寺”三字。天井之上便是大殿,正中供奉佛界三圣佛像,中间是娑婆世界释迦牟尼如来,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,右侧为极乐世界阿弥陀如来,释迦之前为笑口常开、大肚能容之弥勒佛,两旁为法相庄严的0神韦驮与关羽伽蓝(即关公,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觊在玉泉建精舍,称见到关公。后世佛据此传说,便把关公列入0伽蓝之一供奉。弥勒佛一般供于前殿,此寺无前殿,故供于释迦座前),两侧旁殿供达摩与大颠祖师(达摩为禅宗初祖,大颠为达摩九代法孙),两旁侧十八罗汉,还有将供奉于后殿之准提观音菩萨翕暂置旁座,宋桃花公主的想像塑身,银枪白马,亦置准提观音菩萨龛侧。

华严寺外有一古井,以长方形石条纵横架起成一方井,旁有一洼池,泉自井中涌起,由方形石条隙中溢注洼池供饮用。井之年代久,而泉亦长流不息,相传此泉通数里外雨堂村之“灵汇甘泉”,且井位处高200余米之山颠,实是奇观。另山顶还有古塔遗存基石,以及清广东水师提督方耀游踪,镌刻志于山顶大石上。整个洪山,慧花岩最为高峻,而寺周古木参天,意景通幽,寺景与风景配合,诚一游览胜地。

洪阳镇:洪阳镇位于普宁市东北部,面积66.3平方公里,其中耕地面积3.5万亩,山地面积3.2万亩,辖32个村委会和2个社区居委会,总人口14.4万人,是著名的果乡、侨乡,有侨胞和港澳台同胞5万多人。现有镇区建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,人口约3.5万人。洪阳交通便捷,省道1930线和占棉线、白马线穿镇而过,镇区距揭普高速公路出口2

华严寺在哪里

华严寺属于朝阳湿地湖泊的著名景点。

华严寺位于北四家子乡境内,始建于民国十二年(1923年),是朝阳县境内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佛教庙宇,以建筑技艺精湛、雕刻艺术精巧而远近闻名。庙宇四周山峦起伏,树木茂盛,山下小溪蜿蜒流长,风景隽秀。

华严寺大殿面阔五间,进深四间,为硬山式建筑,砖、木、瓦结构,迎风、压带、站板皆有艺术雕刻、檐下六根立柱,均为石雕。庙内其它建筑也别具风格。